<返回

美食杂谈

2021-06-29 15:25:08 来源:添可品牌创始人 钱东奇


民以食为天。把“吃好”排在日常幸福之事的第一位,估计大多数人不会反对。说到吃好,美食无疑是避不开的话题。

个人理解美食可以从三个不同层面去看。第一个层面就是填饱肚子,这也是马斯洛需求中的最基本层次。提及填饱肚子,想到的往往都是些简陋餐食,为什么也能划分在美食之列呢?这和人的需求相对性有关。

平淡稀粥,胜过精致佳肴

坊间流传过这样的故事,说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,他在还没有夺取天下之前被对手追杀,只能四处逃跑。

那是一年冬天,腊月初八,风雪交加,朱元璋逃进了一座寺庙,又冻又饿。庙中和尚看到逃进来的人奄奄一息,阿弥陀佛,便施舍了半碗稀粥给他,朱元璋喝完那半碗稀粥,顿时缓了过来。没来得及多谢,又继续上路逃避对手追杀。

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。朱元璋最终夺得天下,尽管美味珍馐早已触手可及,但在某年的腊月初八,朱元璋又想起了那半碗”美味”稀粥,在他的记忆里,那是天下第一美食。

耿耿于怀之际,便让大臣到庙里把和尚找来,让他再用当年的食材煮粥品尝。和尚没辙,只好如实禀报,其实那是一碗粗糠和野菜熬成的粥,但在当时这已经是最好的食物了。大臣岂敢把事情禀报给皇上,这不让皇上很没面子吗。大臣灵机一动,便告诉皇上,他记忆中特别好吃的那碗粥名叫八宝粥。

皇帝听闻大喜,便让御厨做出来犒劳大臣,御厨只好用花生、白果、莲子等各种上好食材熬成粥,贡上来让皇帝和大臣们品尝,赢得一片叫好。皇上便定下规矩,每年的腊月初八,就请大家喝八宝粥,这就是传说中腊八粥的由来。

可是皇帝当年喝的那半碗稀粥的食材,和八宝粥有着天壤之别。庙里的和尚听闻此情也特别感叹到”肚饥好吃食”啊。

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

美食的第二个层面,就是讲究使用食材和烹饪过程。温饱问题解决后,人们对于吃,追求的是口感、味道。所谓味道鲜甜、口感滑顺、香脆Q弹,都属于这个层面。

同一种食材,如何做初加工,初加工后,如何烹饪,最后的滋味会完全不一样的。再来说说火候,什么时候小火炖烂,什么时候中火烧熟,什么时候大火逼香都十分的讲究。甚至连先后顺序也至关重要,同样油温几成热放提香的辅料,主食材什么时机放,咸甜、鲜香、辛辣的调味料什么时候投放,这些都直接决定一道菜的最后口味。

大部分经常下厨房烹饪的朋友们,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出媲美大厨的菜肴,但往往正是这些复杂的烹饪要求,把大家挡在了美食的门栏之外。不过添可的食万2.0,又让人们跨越这个门栏成为可能。

因为食万2.0把大厨烧一道菜肴的火候,食材和调料的投放时间,包括翻炒的幅度都数字化的固化下来供烹饪者参考,同时调料的投放也分为参考和跟做模式两种,供使用者各取所需。

菜上有山水,盘中溢诗歌

美食的第三个层面就上升到了艺术层面。我们通常说的色、香、味就应该在这个层面。在这一层人们不仅关注食物的口感和味道,同时也在意食物的观感,包括食材的色彩搭配、摆盘、餐具的形状风格选择,甚至连食物起什么名字,都在这个考虑范畴之内了。

当然,除了这三个,今天人们的需求应该还有一个额外的层面,就是健康。一些特定的人群由于对某些食物的忌口,比如说高嘌呤,高脂肪,高钙化等,使得他们在选择受限的情况下,还想吃到美食这件事变得有点奢侈。

但是通过数字化烹饪,添可食万生态是有能力满足这部分人对于美味的追求。尤其在当下,更多人希望自己既能尽情品尝各种美食,又能保持健康体型。鱼和熊掌都想兼得,这在现在看来似乎不大可能,未来的新技术或许就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,这也是添可食万生态未来努力的方向。